×
【拼配】文化包融成就百年拼配(下)
發布日期:2021-04-22 來源:原創 瀏覽:292
分享:

 

下關沱茶百年拼配技藝和加工技藝是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是近120年來幾代關茶人不斷傳承發展的結晶,【拼配】系列推文以下關沱茶集團公司總經理褚九云的講述來解讀關于“無拼配不下關”的那些故事。



2007年11月,云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農業部審定為我國西南地區唯一的國家茶葉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這里的技術中心人員配置,不僅有高級工程師和外聘專家教授20余名,工程師30余人,還有60余名核心技術人才等。



研發中心匯集了不少高精尖設備,像是一個智慧引擎,這讓下關沱茶的現代拼配技藝在百年傳承之上有了新的技術支撐。



此外,下關沱茶拼配還有三方面的強力支撐。


第一  嚴格選購優質原料


下關沱茶的有機綠色食品基地認證面積達5萬多畝,綠色食品產品認證達23個,認證產品年總產量達2000多噸,在全省茶企中名列前茅。為了保證原料品質,下關沱茶對各基地的茶農進行茶葉種植、茶園管護等方面的專項培訓,并對初制環節進行管控和提升。



褚九云介紹,下關沱茶對于原料的檢驗與管控,可以說是全省最嚴格的,原料品質優先,是下關沱茶以質量為中心的選擇,也是品牌積淀的根基。


第二  豐富的原料倉儲


近120年來的生產和積累,讓下關沱茶在原料倉儲方面的優勢盡顯。下關沱茶銀橋新廠區更是建立了4.3萬平方米的原料倉儲庫,加上老廠區的2萬平方米倉儲空間,成為全省最大的萬噸級高原倉。


銀橋新廠區部分原料倉儲庫


下關沱茶生產技術總監蒲松濤說,在下關沱茶的原料倉庫,倉儲了不同產區、不同年份、不同等級等300多種原料,倉儲量最高時達到1.8萬多噸。一個小小的沱茶,可能包含了二三十個縣出產的原料,年份跨度也在3至5年之間。


有了原料倉儲的優勢和廣泛的選擇,才支撐得起下關沱茶百年拼配技藝的再傳承,下關的拼配技藝將不可復制。


第三  多維度的拼配促進市場需求多樣化


隨著普洱茶整體市場的擴大,下關沱茶近千家全國授權專賣店及上千個專柜,遍布全國32個省市(區)及出口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

 


 

不同的市場都有不同的產品和品質需求,對于茶企來說,產品的走向也應隨著市場進行調整。日趨多元化的需求也對下關沱茶的產品開發不斷提出了新要求,這也促進了拼配技藝的提升和進步。

 


 

蒲松濤也表示,下關沱茶對于新產品拼配方案的制定,根據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的科研目標,在新茶品研發過程中,下關沱茶實驗性地聽取了茶友們的反饋,從而起到未來新品開發方向的超前準備。


 

以上內容節選自《普洱雜志》內容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