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為國飲”漸成國人共識
發布日期:2009-06-02 來源:原創 瀏覽:201
分享:
   茶,產于中國,源遠流長;茶文化,絢麗燦爛,博大精深。綿綿數千年茶史,演繹出眾多名人茶事,留下了無數茶文化勝跡。如今,茶文化熱正在祖國各地蓬勃興起,孫中山先生關于“茶為國飲”的倡議正越來越成為社會共識,提倡“茶為國飲”、弘揚中華茶文化的呼聲日益高漲。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重提“茶為國飲”有著新時期的意義和作用。
  “茶為國飲”的意義
  一、提倡茶為國飲,有利于展示中華茶古國的地位和形象中國是茶的發源地,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成了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而且還出口到世界100多個國家,飲茶習俗傳遍全球。目前,全世界已有60個國家“種茶”,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億人鐘情于飲茶,茶已成為世界三大傳統飲料之首,成為全球最大眾化、最有益于身體心理健康的一種天然、營養、保健飲料。茶的發現和利用,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物質文明和人類進步作出的一大貢獻,也為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架起了一座綠色的橋梁。
  二、提倡茶為國飲,有利于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茶對促進人的身體健康具有特殊功效。飲茶有“三增”:增力、增智、增美;“三抗”:抗衰老、抗輻射、抗癌癥;“三降”: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同時,茶能增加營養,提高人體免疫力,起到殺菌、消炎、預防疾病作用。在醫學界,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抑或是中西醫結合都常用到茶。所以古今專家提出:“茶是萬病之藥”、“萬藥之本”。茶的這種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作用,已為數千年的生活實踐和現代醫學所證明。
  三、提倡茶為國飲,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茶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在賦予人們“節儉、淡泊、樸素、廉潔”等人格思想的同時,還與儒道佛等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交融,“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融天、地、人于一體,不分你、我、他。此外,在茶的飲用過程中,通過文化人的加工和提煉,留下了眾多與茶相關的文學藝術,積存了厚實的茶文化,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享受飲茶品茗的樂趣時,更多地追求茶文化的深刻內涵,從而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四、提倡茶為國飲,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中國是產茶大國,也是茶的消費大國和貿易大國。2002年,全國茶園面積113.4公頃,排名世界第一位;茶葉產量74.5萬噸,排名世界第二位;茶葉出口25.3萬噸,排名世界第三位;茶葉出口創匯3.4億美元,名列世界第四位。近幾年來,各地茶藝事業蓬勃發展,茶藝館遍布城鎮,全國至少有三萬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茶的本身產值超過100億元,茶的罐裝飲料產值超過100億元,茶深加工產品產值超過100億元,茶藝館的營業額同樣超過100億元。由此可見,隨著茶作為國飲的提倡,我國的茶產業將會越來越大,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提倡茶為國飲,有利于促進海內外經濟文化交流茶文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在歷史上,茶文化曾是海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茶是一種“綠色的和平飲料”。千百年來,源于中國的茶文化在日本、韓國、東南亞乃至西歐、北美、中東、非洲等世界各地生根開花,并與當地民俗民風、文學藝術、宗教等傳統文化結為一體。提倡茶為國飲,無疑將為加強海內外經濟文化交流架起新的橋梁,并賦予新的時代內容。可以說,隨著國際間茶文化交流活動的不斷增多,茶文化對海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促進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